近日,“室溫超導”一詞刷屏。
7月22日,韓國科研團隊宣布成功合成首個室溫(常溫)常壓超導體LK-99。8月1日,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稱,其團隊對韓國團隊實驗進行復現(xiàn),可以實現(xiàn)“室溫超導”,并計算機模擬,為韓國團隊可行性提供了“理論依據(jù)”。
一時間熱鬧非凡,似乎“第四次科技革命”來臨。相應科技概念股也應聲而起。
不料,韓國超導學會成立的“LK-99 驗證委員會”隔日(2日)表明,LK-99不是室溫超導,概念股又應聲而跌。8月8日,由北京大學、中科院大學等多家機構發(fā)布的論文對LK-99材料進行了更深研究,結論是:沒有超導性,磁懸浮也是假象。8月10日,韓國團隊回應稱,北大制作的樣品太厚,所以沒測到超導現(xiàn)象。
反轉再反轉,突破還是“烏龍”?科學界還沒吵清楚,網(wǎng)友倒先吵開了。有人說“承認別人更優(yōu)秀有那么難嗎?”“美國都確認了”。有人說“目前全球很多實驗室復現(xiàn)結果不理想,還待驗證”。
其實,就“室溫超導”科學研究本身來說,誰都希望它成功。然則,媒體炒作“室溫超導”這個事,卻由來已久。過去20年里陸續(xù)有媒體報道研究團隊發(fā)現(xiàn)了可以實現(xiàn)近室溫超導的材料,但大多數(shù)實驗均無法復制,很難經(jīng)得起后續(xù)的各種考驗。即使是今年3月,美國又炒作了一波。最后因無法復現(xiàn)實驗而作罷。
雖然從基因工程、量子計算機到可控核聚變,人類渴望著一場深刻的技術革命,但室溫超導探索,仍是漫漫長路。反復實驗,科學驗證,是科學家的事。熱心期待,理性看待,則是大眾應有的態(tài)度。
(作者 田赟宗)